民声丨发展后街小巷要有精细化治理


(资料图)

【民声】

舒年

近一段时期,不少城市提出发展后街小巷,在挖掘“后街经济”消费潜力的同时,也在这些街巷内形成了多元业态,有助于拓展城市商圈,反哺商业主街。

不过,在后街小巷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部分街巷缺乏自身特色,也未能发掘文化底蕴,存在“千街一面”的情况。另一方面,有的街巷因为治理力度不够,存在“脏乱差”“小脏街”的现象。要知道,许多“后街小巷”并非纯商业区,其同时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区,部分商业设施失管带来的环境卫生、噪声污染、社会治安等诸多问题,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并带来社会治理成本的上升。

后街小巷的店铺,看似自发形成,但其实与主商业街存在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在业态上相互补充。也就是说,后街小巷不是商业区主街的简单扩充,而是与主街结合成有机一体,在城市中,主商业街是商圈“主动脉”的话,后街小巷就是必不可少的“毛细血管”。

如果完全以行政措施让商业区周边的后街小巷“熄灯”,则可能对主商业街乃至整个城市商圈产生不利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后街小巷“野蛮生长”。

正因如此,在发展后街小巷的同时,要辅之以精细化的治理。精细化的治理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商业层面,其二则是社会层面。从商业层面而言,在主商业街周边不同区位的后街小巷,具体应鼓励哪些业态,限制哪些业态,拒绝哪些业态,要在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做好规划,既要考虑商业繁荣需求,也要避免过度商业化,更要考虑周边社会生态和居民实际生活情况。从社会层面而言,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街巷治理之中,从前期规划到方案实施、效果反馈不一而足,在发展过程中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和观感,在有序发展中寻找经济增长点,而不能过于挤压当地居民的社会化生存和生活空间。

事实上,后街小巷的商业设施,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并非矛盾体,在精细化治理的前提下,是可以有效相融的。可以鼓励后街小巷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类业态,并将这些业态有序融入当地社区“15分钟生活圈”之中,在尊重老街坊的前提下为街区注入新活力,在精细化打造精品街巷的同时,让当地群众更好地诗意栖居。

关键词:

上一篇:沈晓明与斯蒂芬·梅塞尔一行会谈
下一篇:阿维塔11鸿蒙版30万元起上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