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题陈列“字书琼林”展示了历代字书。字书是解释汉语字词的著作,包括古代的文字类、音韵类、训诂类专书,是古今学者获取知识、阅读典籍的桥梁。
壹 文字类字书
(相关资料图)
文字类字书就是解释汉字形体和用法的著作。文字类字书最早是识字课本。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当时子弟八岁入小学,识字教材就是《史籀篇》,因此《史籀篇》是我国第一部有文献可考的字书。
秦统一后为推广小篆,推出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以小篆为规范文字编写的识字课本。汉代初,民间将这三篇合为一篇统称《仓颉篇》。《仓颉篇》以“仓颉”二字开篇,收字3300字。
汉代,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字典——《说文解字》诞生。《说文解字》全面展示了汉字构形系统,创立了利用汉字的形义关系研究汉字的科学方法。
明清时期,字书体例结构更加完备,高水平的大型字书《字汇》《正字通》相继问世。官修权威大型字书《康熙字典》则代表了我国古代字书编纂的最高水平。
贰 训诂类字书
训诂类字书重在讲解词义,解释名物,其中以《尔雅》为首的“雅书”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尔雅》相传为战国至秦汉之间的学者纂集而成,首创按内容性质分类释词的体例,能够满足人们辨识名物的需要,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词典。“尔雅”的意思是用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和方言词。
当时许多学者都为《尔雅》作过注,现存最早、保存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是东晋郭璞的《尔雅注》。《尔雅》还有续篇和增补:展厅中的《小尔雅》是汉代训诂著作,实际上是《尔雅》续篇;《广雅》在三国时编著,目的也在于增广《尔雅》。
叁 音韵类字书
音韵类字书在字书的三个大类里出现最晚。魏晋南北朝时,僧人们出于翻译佛经的需要,将汉字的声母和韵母拆分,创反切法来注字音,切韵系韵书应运而生。
《切韵》,隋陆法言撰,全书共收字一万余个,是以当时洛阳音为基础,又兼顾古音及其他方音汇合而成的综合性语音系统,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切韵》的体例也成为后代韵书的范本。
《切韵》之后,学者们大多将韵书分为两个系列,一类是以《广韵》为代表的正统韵书,另一类则是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的近代音韵书。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音系统。
韵图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料。在今天,我们可以借助拼音掌握汉字读音,中国古代没有拼音,要掌握反切的方法很不容易,韵学家便发明了韵图。学习者掌握图中所有音节的读法,再按反切上下字的位置去推求,就能得到正确的读音。我们现在能见到的韵图最早出现于宋代,如《韵镜》《七音略》。
(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