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环球时报驻德国、英国特约记者 昭东 纪双城】俄乌冲突爆发后,在美国的影响下,包括德英等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对华政策出现改变,更强调与中国关系中竞争的一面,一些人还不断煽动对华“脱钩”。不过,越来越多的欧洲政治和经济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利益在许多领域是重叠的,合作远远多于分歧。
“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据“德国之声”报道,尽管德国政界不断有声音呼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2022年德中贸易额仍再创新高,达到2980亿欧元,同比增长21%。《环球时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巴斯夫、博世、拜尔制药、梅赛德斯-奔驰、库卡等多家德国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高管、员工等谈得最多的就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希望早日“回到中国”工作。
39岁的温特尔是德国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工程师。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快将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中国市场对德企越来越重要,占了各大车企销售总额的1/3以上,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企业已领先,德国车企都在中国加大投资和研发。32岁的费尔曼是柏林一家公关公司的部门主管,因为在中国留学和工作过,较为熟悉中国国情,所以她在工作两年后就被晋升为部门主管。费尔曼说,最近两年来到自己所在公司询问中国情况的德国中小企业主越来越多,他们都希望开拓中国市场。
柏林中国问题学者维海尔姆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一些政治人士和媒体被所谓“德国过度依赖中国”的观点带偏了方向,而美国的对华叙事严重影响欧洲的对华政策。即使如此,德国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仍越来越紧密,这从去年德中贸易额再创新高就可见一斑。此外,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华德企已超过5000家,还有2000多家中资企业在德经营生产。据德媒日前报道,酝酿已久的德国新对华战略很可能在今年春天出炉,而代表德国商界利益的亚太经济委员会则呼吁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掌握好平衡,切忌只和“价值观相近”的国家做生意。德国财长林德纳日前也呼吁,不要让德国经济与中国“脱钩”,这会伤及德企。
不愿与中国“脱钩”的还有英国企业界。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英国中国商会及英中贸易协会日前在伦敦举办“破冰者”2023新春庆祝活动,中英各界450多人出席。多位与会英方人士乐观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呼吁中英两国在经贸、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
在伦敦做家用消费品生意的汤姆林森希望抓住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的机会,让自己的生意重回正轨。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疫情之前他主要从中国进货,自己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的假发在当地深受欢迎。在中国重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之后,汤姆林森格外兴奋,认为自己的生意很快就会好起来。他表示,自己一直都很希望身边的英国亲友能够明白,中国是友善的合作伙伴,两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双方没有直接利害冲突,不应用冷战思维来处理双方的关系,导致民间往来陷入停滞。
关键词:
中国市场
环球时报
再创新高